close
這是我第一次選修部落格課,對於第一次的台北趴趴走格外的興奮!
這也是我第一次來到自來水博物館,我覺得這裡的建築非常的典雅,
這個建築是歐式風格。
你看,柱子有精緻的裝飾。
來說說這裡的故事吧
台灣在清朝劉銘傳時期,在臺北北門街 (今衡陽路)、石坊街(今博愛路)、西門街等處,開鑿井供水,為臺北公共給水。日本人佔據臺灣之初,展開自來水設施之規劃。陸續完成取水口、唧筒室建築與設備,輸配水管、淨水場及配水池等,1909年淨水場開始供水,從此臺北開始邁入現代化之供水。直到民國66年,唧筒室正式完成「抽取原水、輸送淨水」之使命,功成身退。民國82年六月被內政部列為三級古蹟,之後經過臺北自來水事業處斥資修護,恢復唧筒室之原貌,並蒐集有關自來水歷史的照片及器材,充實整體內容與相關周邊設備,完成全國首座自來水博物館。
資料來源:四方通行旅遊網
我們來到了唧筒室,
裡面有抽水機和其他設備,
典雅的建築裡有這樣的東西,感覺很衝突。
小小的零件扮演著重要的角色,真是不可思議!
再來,老師就讓我們去玩水,
玩的地方還有彩虹呢!
玩水超開心的,溼答答的感覺超涼!
去了水資源博物館和自來水博物館,讓我實際體會水資源的得來不易。
全站熱搜